首页动态
     
   高等教育要支撑引领现代化强国建设
 
通讯员:杜玉波       责编:孙新华       审核:宋青       点击数: 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2-11-11 14:09:08
 

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思想深邃、视野宏阔、意蕴深远,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,宣示了新时代新征程的庄严使命,给全党以方向和引领,给人民以信心和力量,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政治宣言,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行动指南。我反复研读、认真学习,令我深受鼓舞、倍感振奋的是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、科技、人才工作单独成章进行一体部署,更加体现了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、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,更加突出了教育的基础性、战略性支撑地位,更加明确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目标要求,更加彰显了教育是影响国家未来的战略性事业,而非仅仅是社会民生事业的组成部分,为新时代教育和科技、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。我体会,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,要深刻认识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,坚持教育优先发展,跳出教育看教育、立足全局看教育、放眼长远看教育,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、培养人才第一资源、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地结合起来,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,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。

一是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,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。高等教育对建设教育强国、科技强国、人才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我们要建设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,就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体系,是适应国家和社会需求的体系,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系,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体系,是体现公平而有质量的体系,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体系。这六句话概括起来,从根本上讲,就是贯彻新发展理念、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。这个体系,将会在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两个方面,促进高等教育发生格局性的变化,赋能教育强国建设。

二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,坚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,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,聚天下英才而用之。我们要重视“破界”思维能力培养,鼓励学生关注本质、打破局限,开展更有价值和战略性的创新,培养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杰出人才。要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,在“强基计划”和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.0”基础上,扎实走好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之路,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。要统筹基础学科人才和卓越工程人才成长所需的不同营养元素,做到因材施教,将两者的共性需求相结合,在面向国家战略的实战中磨砺意志、训练思维、锤炼能力,探索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范式。

三是发展素质教育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,素质教育提出20多年了,取得了一定进展,但总的看各地区成效不够平衡。说到底,是立德树人的要求没有完全落实到体制机制上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,总书记再次强调,要发展素质教育。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,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,把知识传授、素质提升、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,深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、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互促的培养模式改革,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协同育人体系,加强学校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,形成“五育”并举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。家庭、学校、政府、社会四个主体都要坚持“五育”并举,形成育人合力,同心同德、同向同行,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贡献。

四是促进教育公平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。治国有常,利民为本。我们要厚植人民情怀,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。要加快建成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,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,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,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。要不断完善教育公平政策制度体系,创新区域教育发展体制机制,以推动教育信息化、数字化为引领,进一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,深入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,高校招生向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,着力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。

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,高等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。我相信,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,高等教育一定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,不断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契合度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贡献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、获得感,为加快教育强国、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提质赋能、贡献力量。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上乘风破浪、扬帆远航。

 

文章来源:中国教育在线20221020日,详情请点击https://news.eol.cn/xueshu/hui/202210/t20221020_2251239.shtml

 
来源:中国教育在线         

copyright: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9  

澳洲5(中国官网)安卓/ios苹果/电脑版,版权所有         苏ICP备11037185号-1 

地址:(希望大道校区)  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中路1号      

          (建军东路校区)  江苏省盐城市建军东路211号 

邮编:224051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电话:+86-515-88168666